研究人员开发使小鼠具有夜视能力的纳米颗粒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马萨诸塞州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纳米粒子,当将纳米粒子注射到小鼠眼睛中时,它们可以为小鼠提供近红外(NIR)视觉,使它们能够在黑暗中“看见”。
    该研究指出:“哺乳动物看不到波长超过700 nm的光。这种限制是由于光子检测视蛋白的物理热力学性质。为打破这一局限,我们开发了可眼部注射的感光受体结合上转换纳米粒子(pbUCNPs)。” 
    科学家通过研究用这种颗粒处理的小鼠的行为和生理反应证实了这一点。对瞳孔的检查显示,即使暴露在非常低的电源下,它们在暴露于近红外光时也会收缩。对照小鼠的瞳孔对NIR光完全不反应。
    他们还使用了单感光体记录、视网膜电图、皮层记录和视觉行为测试来确认小鼠在能黑暗中“看见”。
    研究小组解释说:“我们证明了具有这些纳米天线的小鼠不仅可以感知近红外光,还可以看到近红外光模式。令人兴奋的是,注射的小鼠还能够区分复杂的NIR形状模式。”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发现是这些粒子不干扰正常的日光视觉。小鼠能够同时看到NIR光和可见光。科学家表示,注射持续了大约10周,没有任何不良副作用的迹象。他们认为这有望在人类中进行各种应用,包括纠正色盲和夜间战斗中的军事用途。
    他们总结道:“这种新方法将为各种新兴的生物集成纳米器件设计和应用提供无与伦比的机会。”
 
                                                               (来源:cnBeta.COM) 

通知公告

more